話說我自大學以來,便開始有使用心智圖整理知識的習慣,其中我最常用的是 Xmind 這款軟體來繪製心智圖。由於氣球技法種類繁多,所以藉著這個機會,我用 Xmind 整理了基礎氣球技法。接下來我會照著照片的內容,逐一講解基礎氣球技法有哪些。
(另外由於氣球的編織與塞球對我來說是另一門專業,所以並未收錄在這篇的基礎氣球技法當中。)
基本操作技法介紹
充氣
從吹嘴充氣
氣球的充氣主要可以分成用嘴巴吹、用打氣筒打,或者用打氣機充氣。
嘴巴吹氣的部份,圓球雖然很好吹氣起來,但是長條氣球的話不建議新手嘗試,但若想要練習看看的話,得用腹式呼吸,用力吹出一個小泡泡後再奮力往下吹長氣球,多練習幾次即可成功;
用打氣筒充氣的話,建議要三秒內完成充氣的動作,並迅速的將氣球拔出,否則氣球充太慢會萎縮、太慢拔出來也會洩氣;
有錢的話可以考慮投資一台打氣機給氣球充氣,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台打氣機是用來充長條氣球或圓球,因為能充圓球的打氣機不一定能充長條氣球,而能充長條氣球的打氣機不一定適合充圓球,要依照自己的需要來購買打氣機。
一般來說都是從吹嘴灌入空氣,不過在充氣技法變化上,也可以從尾巴充氣。
從尾巴充氣
關於從尾巴充氣的方法,有例如切掉尾巴末端,再從末端灌入空氣;或者用力拉鬆末端氣球球皮,讓打氣筒打入空氣時,可以直接從末端膨脹;甚至有含著氣球尾巴吸一口氣,讓尾巴膨脹起來的方法。
打結
氣球充氣起來之後會需要打結,而打結主要又分成三種。
正手打結
也就是向上拉著吹嘴,向前繞過食指和中指,再繼續往下繞到食指形成一個圈圈,並將吹嘴放入剛剛的圈圈當中,並且將食指跟中指迅速的抽出,左手抓著吹嘴處的結點,從上往下推,就可以得到一個正手打結了。
反手打結
反手打結就是當你的吹嘴過短,沒有辦法拉的更長了,所以我們也是同樣的用正手打結的姿勢,將右手伸進氣球和左手的下方,反手的拉著吹嘴,將吹嘴夾在食指跟中指之間,再將環從上往下套繞下來,並且抓著這個結點從上往下推,就可以得到反手打結了。
平結
平結就是將兩條氣球的吹嘴互相打結在一起,作法很簡單,我們將吹嘴上下互相的交疊,並且將吹嘴給它繞一圈,再用我們的手指頭勾住這邊的吹嘴,並且做出一個大大的環,將吹嘴丟進環裡面 往下拉,就可以把平結打起來,而當我們要剪掉平結對綁的球皮,可以多打一次再剪乾淨會比較保險。
處理氣球的方法
如果說是以身體上的部位來處理氣球的話,可以用嘴巴咬或者用手指撕。
而若是以工具來說的話,可以用剪刀、美工刀、氣球割刀來處理氣球。
氣球名詞與技法介紹
首先第一項要來介紹的是長條氣球的泡泡。
當我們捏著長條氣球旋轉時會形成一個結點,往下再捏著氣球旋轉會形成另一個結點,兩個結點之間就會形成一個泡泡。
而泡泡的性質可分成軟硬、長短、數量而有不同稱呼。
軟硬
以軟硬來說,若在旋轉成泡泡之前,沒有將泡泡稍微捏住,那麼旋轉成結點後,這個泡泡的氣體含量可以說是 100%;
反之若我將泡泡捏到陷下去,那麼旋轉成結點後,我把手鬆開,裡面的泡泡氣體含量可能剩下 80%,那麼這就是一個軟泡泡了。
通常在製作熊耳結的時候都會需要讓氣球變成軟泡會比較容易成功。
長短
而以長短來說,短的泡泡可以叫短泡,長的泡泡叫長泡。
數量
數量的部份,只有一個泡泡可以稱呼為單泡,兩個泡泡可以叫做雙泡,三個以上就三泡、四泡、五泡…等。
氣球名詞介紹
我們可以往下看關於泡泡所延伸出的各種變化:
圓球
圓球是將一顆短泡,左右球皮相綁,打結在正中間,製作而成的球形零件。
以 260長條氣球來製作這顆圓球泡泡時,若希望泡泡要圓,那麼直徑就要小於 4 公分,否則大於 4 公分會變成橢圓形。
圓泡
由於260 長條氣球直徑 4 公分,所以兩個結點相距小於 4 公分所形成的泡泡都可以稱呼圓泡泡。
同理,像 350 長條氣球直徑 7.5 公分,所以轉 350 的時候直徑小於 7.5 公分的泡泡轉起來也是圓泡泡。
長泡(小於10cm)
相對於圓泡,比圓泡還長,兩個結點相距大於 5cm 就能算是長泡了。
長度小於 10cm 的長泡,很適合用手指當作抓取長度的工具,因為我們的五指併攏差不多是 10cm 寬。
長泡(大於10cm)
如果長泡超過 10cm,最好用尺來測量才會精準。
環結
環結英文叫做 Loop Twist。
是將長泡對折旋轉在一起所形成的技法。
在製作環結的時候,可以先將氣球對折、捏軟,轉一個長泡後,再將這段對折的長泡旋轉成環結。
雙泡結(短)
雙泡結英文叫做 Lock Twist,又稱作鎖結。
我將兩個 3cm 短泡對折選轉在一起就是雙泡結了,而將兩條氣球互相各轉 3cm 泡泡旋轉在一起也會形成雙泡結。
當我們在做基本編織的各種形狀的時候,會藉由在縱泡加上一條新的氣球,並且旋轉成這樣的雙泡結的方式,讓我們可以一圈一圈的編織回原點往下折下去。
雙泡結(長)
這個雙泡結是兩段長泡對折旋轉在一起的零件。
在氣球編織技法中的磚牆編織、平面編織和花朵連接,或者氣球造型篇的台灣鳳蝶和玫瑰花,都因為是雙泡結的雙層結構,而讓形狀更加的穩定。
雙泡結(一長一短)
雙泡結也可以由短泡和長泡,對折旋轉在一起,形成有弧度的雙泡結。
這樣的雙泡結可以讓剛剛所提到的雙層編織的結構,變成有弧度的形狀。
好比說用磚牆編織,編織一整圈的話我們做成一個圓筒的形狀。
三泡結
三泡結又叫做 Bird Body。
轉完雙泡結再多加上一段長泡會變成三泡結。
四泡結
三泡結再多轉一段長泡就會變成四泡結。 Chibicoro Balloon 中間的結構就是四泡結。
熊耳結
熊耳結英文叫做 Pinch Twist,捏著旋轉的意思。
熊耳結能當作裝飾,使氣球產生轉折,或者將新的氣球接在上面,也能當作收尾來使用。
熊耳結的製作方法很簡單,用單手抓著圓泡中間,將圓泡向上提,旋轉,把左右兩個結點旋轉成一個結點,就會形成熊耳結了。
製作熊耳結時的圓泡得要是軟泡泡,這樣會比較好折,通常沒捏軟的泡泡,在旋轉熊耳結時容易爆掉,初學者需要多加練習。
開頭熊耳結
熊耳結的位置除了可以出現在氣球的中段,也可以從氣球的開頭處來製作。
只要從開頭處旋轉 3~4cm 的泡泡,抓著吹嘴結點往下拉,並將泡泡往上提旋轉成熊耳結即可;
而收尾時要製作成熊耳結,做法也跟開頭熊耳結一樣,從氣球末端旋轉小圓泡,抓著末端的結點將泡泡往上提旋轉即可。
雙耳結
將縮小到 5 公分內的雙泡結,左右旋轉在一起會變成雙耳結。
雙耳結可以連續做好幾個,變成雙耳結串,甚至能做成蝦子:
鬱金香結
鬱金香結英文叫做 Tulip Twist 或 Apple Twist。
通常會用來製作花蕊、機關槍的開頭。
如果這個鬱金香結長度再長一點,而且又是一個軟泡泡,可以從中間分裂成雙蘋果結。
若想要做更長的鬱金香結,可以用氣球托棒代替手指插入氣球,或者是用手指頭不斷地把吹嘴推入,又或者是放入一條 160 長條氣球在裡面,並將兩條球皮一起打結。
長長的鬱金香結能做成 S 型鉤子,當作是松鼠尾巴或者大象的鼻子。
另外鬱金香結能當作是連接兩條氣球的技法,稱做蘋果連接,可以用做氣球人物的衣袖之類的東西。
長長的鬱金香結(260內套入160)
將 160 放進 260 之後,兩條氣球在後面一起打結,並且在充氣的時候只充 260 不充 160,接著充氣完將 160 用力的拉扯,它會變成一個很長很長的鬱金香結。
捲捲技法(260內套入160)
做為上述方法的延伸,若搭配打氣機,將長長的鬱金香結充氣,就會形成捲捲的效果。
雙套技法 (260套入260)
這是一個透明色套桃紅色的 260 雙套氣球。
不同的兩個顏色套在一起會有不同的顏色變化。
當我們要做雙套的時後,可以用蘭花鐵絲將 260 快速的做雙套。
260 套 160 充氣
先將透明色的 260 充氣,接著再充 160 的氣球,才能將這個雙套氣球充起來。
側壁泡泡
側壁泡泡英文是 Sidewall bubble,藉由對折長條氣球,並用五根手指指間從彎折處捏出一個泡泡並且旋轉,就能形成側壁泡泡。
葡萄籽結
葡萄籽結即是抓豆的意思。我們可以從氣球的內部或外部,將豆子從球皮表面上抓取出來,並用廢球皮綁起來,就能形成一個葡萄籽結,也就能自由的接上氣球了。
藝術結
長條氣球表面抓出泡泡叫做側壁泡泡,而圓球的話會改稱為藝術結,由來是英文的 Art Twist。
圓球上所抓出的小泡泡,也能拿來接上其他氣球。
擠壓移動法
擠壓移動法是一個很重要的氣球技法,藉由擠壓氣球內的氣體,就可以自由移動氣球在結點與結點之間。
尾巴泡泡
說到擠壓氣球內部氣體的運用,氣球小狗的尾巴泡泡算是最經典的例子。
只要將手握成像是吸管一樣握住尚未膨脹的氣球尾巴,並且擠壓氣球的末端,此時氣球內部的氣體沒有地方可以跑,只能往上跑,就會從尾巴蹦出一個泡泡來。此技法可以用於雷射槍、花蕊、甚至拿來變魔術。
以上這些就是基礎氣球技法的介紹,許多的圖片與文字來源,是整理自我在 TBAC 開設的線上氣球課程。
若想學習更多氣球技術,歡迎在底下的網址中線上報名:
基礎篇:https://tbac.in/courses/BasicBalloonCourse
編織篇:https://tbac.in/courses/BalloonWeave
塞球篇:https://tbac.in/courses/BalloonDistortionCourse
場佈篇:https://tbac.in/courses/balloonzodiac
希望這篇文章的內容有幫助到你 >_^